三、简要论述
1.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理论的异同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艺术“模仿”,但二人“模仿说”却有很大不同。
(1)模仿的对象
柏拉图认为,艺术家模仿的是现实世界可感的实物,而现实中的实物并不是本质, 不是真理,这些实物是理念世界的复制品。柏拉图将理念世界中的概念称为理式,每种物体都有一个理式,,而且这个理式是唯一的。他认为,理式“先于现实世界、高于现实世界,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理式然后才有个别的具体事物”。 在《理想国》第十卷中,柏拉图“床”的例子阐释了艺术、实物以及理念世界三者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艺术是模仿,但是他并不像柏拉图那样认为艺术是虚假的,和现实世界“隔着两层”。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真实的,艺术所模仿的不是现实世界的外形,而是现实世界所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本质和规律。至于模仿的对象,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模仿的是“在行动中的人,而这种人有必然是好人或坏人——只有这种人才具有性格...他们所模仿的人物不是比一般人好,就是比一般人坏”,这点与柏拉图的诗模仿“性中的低劣的部分”的观点也不一样。
(2)艺术才能的来源
柏拉图认为模仿的诗人对所模仿的事物一无所知,本身也不具备什么艺术才能,而是要靠神来给予启示和“灵感”。在《伊安篇》中,他用磁石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诗歌的最终创作者并不是诗人,,而是神,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
相反,亚里士多德则很重视人的智慧与能量。他认为模仿是人的本性,人与禽兽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善于模仿。
(3)艺术的功用
柏拉图认为艺术不仅不能反映真实,还会欺骗人,使人远离真实,阻碍人们对真实的认识。他觉得诗歌能激起人性中的低劣部分,因此应该驱逐出境。
亚里士多德则任务艺术不应被谴责,而应被发扬光大。模仿不仅能让人获得知识,,还能让人感到快感。
(4)对艺术的态度
柏拉图对艺术持否定态度 ,而亚里士多德对艺术持肯定态度。
柏拉图认为文艺应为贵族统治阶级服务,反对现实主义,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其“模仿说”带有一定政治色彩。
而亚里士多德承认艺术反映现实,具有高度真实性,并且认为艺术可以高于现实。与柏拉图截然相反的是,亚里士多德对艺术持肯定态度,,认为艺术可以教育人,“净化”人的心灵。
2.比较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贺拉斯的《诗艺》
(1)文艺与现实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文艺的本质是对人生的模仿。与柏拉图完全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肯定了“模仿”这一艺术形式,打破了柏拉图模仿与理式隔着三层的观念。此外,亚里士多德还在文章中肯定了模仿作为人的一种本能,而模仿所表现的普遍本质规律也往往需要借助特殊的具体形象来呈现。
在对文艺的本质问题的看法上,贺拉斯基本上保持了和亚里士多德观点的一致性。他提出了艺术是对生活的模仿,作家应“到风俗中到生活习惯中去寻找模型,从那里汲取活生生的语言” 。
(2)文艺的创作
在文艺创作方面,亚里士多德《诗学》主要向读者阐述了悲剧这一艺术形式。作者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