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不到适应,那就只好回避。如果连回避也做不到,就只有放手。一般的状况是,能干的人会选取改变,懒惰的人会选取适应,懦弱的人选取回避,勇敢的人选取放手。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有德自然香。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
5 爱莲说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蕃.(多)
B .不蔓不枝.(旁生枝茎)
C .亭亭净植.(种植)
D. 陶后鲜.有闻(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莲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____________”。(用第一段的原文回答,限答三个字)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 .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
C .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 .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节和谐。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文章题目为“爱莲说”,文中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