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姓名 课 题
神奇的货币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 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5、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6、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教学目标 7、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8、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3、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 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重 难 点 点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 纸币、外汇、汇率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 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 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 、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 P2 两个问题,思考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 品的价值。 (2)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思考,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