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心语
教育在培养生物学素养中的地位和 一李 摘要:情感教育是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笔者从情感教育的意义和任务两个方面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和指正。 关键词:情感教育;趣味性;生物学素养在生物学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实践应用素质,这些都是生物学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应试教育中,知识教育和片面的能力教育占据了绝对中心,对于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情感因素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种种缺陷,对落实素质教育设置了很多障碍,因此,重新认识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一
敏 的。 2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生物学思维品质,不仅包括认知领域内 的思维品质,亦应包括思维过程中的意志力、直觉力、想象力、批判力等。而这些能力仅仅靠解决“人为设置的习题”是不可能得到的。它们需要有生物学史的启示、生物学家的榜样和其他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情感基础。 3 .培养一定的鉴赏能力
对生物学的鉴赏能力应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 作为外部鉴赏应让学生明确生物学普遍的实用性; 内在的鉴赏,主要是让学生认知生物学的魅力,并体会这种魅力的意义和功效。 三、生物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
加强情感教育的现实意义
1 .令人担忧的现状
只要转变观念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就不难从生物学的内容中挖掘出丰富的情
我国的基础生物学教育非常薄弱,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因为中考不作要求,有的学校根本不开设生物课。而到高中时,由于高考的要求和紧张的教学课时,每节课的课堂容量大,所以真正喜欢生物学的学生不足四分之一;生物学“尖子”并不愿意报考生物学专业;学生学习了扎实而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却不会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生物学问题;我们培养的所谓“尖子”人才,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的创造性成果并不多……,这一系列现象,令人担忧,更令人深思。从中不难
发现,这与我们教育中不注意生物学的趣味性、实用性是分不开的,而人才结构的缺陷恰恰表现在缺乏生物学的直觉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情感因素较重的方面。 2 .教学中我们忽视了什么
感因素,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1 .生活中的生物学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介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生物学知识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趣味性,亦能使他们领会到生物学的源于生活、生产、科学实验的实践,它的至高至上的目的,是要造福于人类。而自己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并且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 2 .体会生物学发展的美
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灿烂辉煌的生物科学成果的取得,往往来源于生物学家坚忍不拔的毅力、刻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卓绝的劳动,而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热衷于认识目标教育,而忽视了情感教育。而后者对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产生重要影响。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情感因素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亦是生物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 非常迫切的。 二、情感教育的任务
孟德尔对当时比较流行的“融合遗传”理论的质疑,使遗传学两大定律像豌豆花一样迎风绽放;达尔文经过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以大量的证据对统治人们思想几十年的“神创论”的质疑,催生了《物种起源》这一鸿篇巨制,奠定了生物“进化论”的基础;在十六世纪,盖伦的生理学被教会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但哈维不迷信权威,亲自解剖动物和人体, 以实证的态度,否定了盖伦关于心血运动的错误观 点,翻开了近代生理学崭新的一页,由此也使他成为与哥白尼、伽利略齐名的科学巨匠;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后,特明 巴尔蒂莫和杜尔贝科反向逆推,既然以D N A为模板能合成mR N A,那么能不能以R N A 为模板合成D N A呢?正是这种质疑精神,使他们发现了逆转录酶。科学家们这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批判精神,读来不能不令今天的学子们心灵震撼。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培养生物学素养的过程中既有着重要
的意义,又担负了相对独立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对情感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评价手段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素
由于情感因素往往具有非理性的、非逻辑的特点,因而其内容还难以全部用形式化的,可量化的指标加以描述,其教育方式也是非模式化的,以渗透为主。根据我们的教育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合生物科学素养的需要,情感教育应当担起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1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目前,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更苦。这种局面,即使对应试教育也是相当不利的,情感教育的任务之就是要设置这样一个教学环境,学生能够体会到生物学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达到对生物学学习具有主动的和旺盛的学习态度等目 一
,
1 .汪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论『 M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3 . 2 .姜秋华.中学生物课中的德育教育教育管 理. 1 9 9 7 .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和一中)